1、芝兰生于幽林,不以无人而不芳;君子修道立德,不为穷困而改节。
2、居是邦,事其大夫之贤者,友其士之仁者。
3、故君子居易俟命,小人行险以侥幸。
4、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。
5、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6、其身正,不令而行。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(同上)
7、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
8、穷不失义,达不离道。
9、君子博学与于文,约之以礼,亦可以弗畔矣夫。
10、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,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
11、人之生也直,罔之生也,幸而免。
12、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(论语·公冶长)
13、饭疏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
14、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。
15、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
16、听其言而观其行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
17、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。(论语·为政)
18、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
19、德不孤,必有邻。
20、敬鬼神而远之。《论语·雍也》
21、谛,自既灌而往者,吾不欲观之矣。
22、政者正也,子帅以正,孰敢不正?
23、德不孤,必有邻。
24、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《论语·述而》
25、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
26、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。
27、兴于诗,立于礼。成于乐。
28、无为而治。
1、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
2、小人同而不和,君子和而不同。
3、言必信,行必果,硁硁然小人哉!
4、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。(同上)
5、多闻阙疑,慎言其余,则寡尤。多见阙殆,慎行其余,则寡悔。言寡尤,行寡悔,禄在其中矣。
6、事君尽礼,人以为谄也。
7、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
8、与朋友交,严而有信。
9、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。
10、视其所以,观其所由,察其所安,人焉廋哉!人焉廋哉!
11、信近于义,言可复也。恭近于礼,远耻辱也。因不失其亲,亦可宗也。
12、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《论语·述而》
13、宁武子,邦有道,则知,邦无道,则愚。其知可及也,其愚不可及也。
14、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这所恶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君子去仁,恶乎成名?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
15、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
16、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。《论语·述而》
17、不能正其身,如何正人。
18、众恶之,必察焉;众好之,必察焉。
19、君子有九思:视思明,听思聪,色思温,貌思恭,言思忠,事思敬,疑思问,忿思难,见得思义。
20、君子惠而不费,劳而不怨,欲而不贪,泰而不骄,威而不猛。
21、圣则吾不能,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。
22、言必信,行必果。(论语·子路)
23、甚矣吾衰也,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!
24、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《论语·子罕》
25、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(同上)
26、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
27、君子泰而不骄,小人骄而不泰。
28、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
1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
2、自行束修以上,吾未尝无诲焉。
3、知其不可而为之。
4、益者三友:友直、友谅、友多闻。
5、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
6、益者三友。友直,友谅,友多闻,益矣。
7、父母,唯其疾之忧。
8、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
9、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(论语·为政)
10、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
11、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”(论语·子罕)
12、道听而途说,德之弃也。
13、仁者必有勇,勇者不必有仁。
14、朋友切切思思,兄弟怡怡。
15、君子博学与于文,约之以礼,亦可以弗畔矣夫。
16、奢则不孙,俭则固。与其不孙也,宁固。
17、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(论语·颜渊)
18、八佾舞于庭,士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!
19、言而必有信,期而必当,天下之高。
20、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!
21、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22、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
23、大德必得其寿。
24、慎终,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
25、兴于诗,立于礼,成于乐。
26、既来之,则安之。(论语·季氏)
27、讷于言而敏于行。《论语·里仁》
28、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(同上)
1、临之以庄则敬,孝慈则忠,举善而教不能则劝。
2、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其不能也。
3、已欲立而立人,已欲达而达人语出。《论语·雍也》
4、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
5、过而不改,是谓过也。
6、文,莫吾犹人也?躬行君子,则吾未之有得。
7、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(同上)
8、子曰:乡愿,德之贼也。
9、君子之道四焉,强于行义,弱于受谏,怵于待禄,慎于治身。
10、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(论语·子罕)
11、吾之大患为吾有身。
12、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